业绩危局下的创新与变革(下):康师傅的饮品「轻资产转型」!

首来源:新浪看点

中国饮料市场一直是个竞争激烈之地,从知名品牌到新进厂商都在分食这块市场,同时也是许多食品制造商势必会跨入的领域。

近年,饮料界的老明星——可口可乐迎来了产品日益老化的问题,然而有专家认为可乐在产品创新上难有其他突破;因此,可口可乐企业选择以强化品牌宣传,推出符合年轻市场的广告和行销方法,来延缓产品和品牌衰老现象,维持品牌经营价值成为未来重要的一环。

※注:基於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开发的数据监测系统,由CSISC根据声量筛选出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较活耀的30个品牌。

本篇文章将带你来看,康师傅在中国市场的转变。

「创新」促使企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面前再次脱胎换骨,成为龙头和行业领军。

顶新集团是康师傅的母公司,初始阶段投入了800万美元进入泡面领域发展,於1992年,康师傅泡面正式问世,以独特口味和精准的产品定位,让康师傅红过半边天。

康师傅是许多人的儿时回忆,尤以「红烧牛肉面」泡面为经典代表,深植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於1999年,康师傅泡面的固定资产已累积高达12亿美元;同年,顶新与日本三洋食品正式合作,共同经营顶益控股公司并於香港上市;於2002年,将顶益控股公司确定更名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即中国的康师傅正式出现。

中国康师傅向「轻资产」靠拢

企业的健康反映在固定资产上,当健康亮起红灯时,企业也必须面临改革和转型的挑战,而康师傅也是下一个资产瘦身的企业,走向轻资产营运的品牌新星。

轻资产营运模式意旨为——降低企业投入的资本,以提高资本回报率,尤以投入固定资产的大量生产领域为降低之首;换言之,就是以最少的资金运用资源,追求最大利润。

近年来,中国的饮料市场逐步趋向饱和,对许多企业的经营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企业也思考脱手部分固定资产,追求加快产品生产及销售业绩。面对行业的态势改变,饮品产能过剩和新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是促使企业将工厂转售并走向轻资源营运的关键。

中国境内的行销专家高剑锋表示「饮料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已过,对於像康师傅这样的巨头企业的产能扩张红利已几近结束」,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垂直化的产业链已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经营的重心需要转移。

目前,康师傅正尝试着走向轻资产营运的道路,选择将部分生产业务的重担外包出去,有意减少公司旗下的固定资产。

於今年6月22日,康师傅的上游原料供应商——伊莱福食品有限公司拟收购江门顶新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股权,其5家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的即饮茶、果汁饮品、碳酸饮料及瓶装水等业务项目,此笔交易尚须通过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批准,待转让成功後,伊莱福食品将持有100%的股权,并成为生产销售企业的唯一股东。

(Images Source:Weibo/康师傅)

※康师傅旗下的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饮品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广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西安)饮品有限公司、重庆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将分别出售5家工厂股权。

此次将生产业务售与上游合作夥伴,显示康师傅已察觉出行业态势的转变,将减少对上游的资本投入,集中投入在企业品牌经营和创新上。

  • 1

  • 2

  • 下一页

纽约时报广场还是最值钱的广场,为何企业出手不再阔绰?

首来源:By Peter K Burian (Own work)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原文出自 每个路人贡献 8 分钟注意力,纽约时报广场还是最值钱的广场 ,作者宣海伦 温欣语,本文获 好奇心日报 授权转载,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每天有 30 万人经过,高峰时这个数字能到达 48 万;有 24 万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们拜访的商店、看到的广告牌;人均逗留时间为 81 分钟,其中盯着广告看板的时间累积为 8 分钟。——Times Square Advertising Coalition

纽约广告周期间,时报广场广告联盟(TSAC)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充满了各种闪闪发光的数据,指出往来於时报广场的访客「年轻」、「耽於社交网络」、「受过良好教育」、「对广告看板印象深刻」等。

该组织在网站上洋洋洒洒地写道:「时报广场(Times Square,没错就是那个常被误称为时代广场的曼哈顿黄金路口)依然是地球上最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商业走廊,是品牌曝光的保证、令媒体合作伙伴最兴奋之地。」

这些数据看起来很不错,时报广场也确实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十字路口,每一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流慕名来到纽约曼哈顿街区的这个路口,以时代广场大厦为中心聚集了近 40 家商场和剧院,广告商为之趋之若鹜………

演算更新、串流影音置广告!2022数位趋势总回顾

image source:TenMax提供

文/TenMax 

2022 年疫情趋缓,大众生活模式逐渐回归疫情前的日常,进入了後疫情时代,民众更加关注数位科技的进展与创意多元的应用方式。这一年,数位行销与广告科技有多样突破,自从全球宣告进入隐私政策新世代,第一方数据应用技术,迅速成为企业应对之策首选,可使用如 Google Analytics 4 网站分析工具,搭配 BigQuery 免费储存资料,将自家客户资料掌握手中。

技术突破不只如此,串流影音、联网电视的影音广告衡量技术,今年度也有所进展,强化了洞察汇整与成效归因的细致度;社群则一直是数位生活的话题中心,今年度 Meta 大改演算机制,主推 Reels 短影音格式以贴近年轻世代喜好,尝试在资讯流动快速、民众喜好多元变化的时代,推陈出新、寻找新潮流突破口。

现在,让TenMax与大家一同回顾 2022 年,数位行销与广告科技的重点趋势:

第一方数据应用进化,成隐私政策最夯解方

广告锁定失准,掌握第一方数据成为各家企业行销关键。Google 在 2020 年初宣布,将在 2022 年底禁止支援第三方 cookie 追踪;去年首次公告延期至 2023 年底,今年七月,官方再次声明延长 cookie 退场时间,预计改为 2024 年末才禁止支援第三方 cookie 追踪。此外,不只网页追踪工具受阻,Android 系统也须受隐私政策管制,今年更宣布将在 2023 年测试 Android …

Netflix杀虫剂?禁共享帐号吃到饱 明年起额外收费!用户炸锅飙逾5千笔声量

image source:pexels

文/陈羿郿

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宣布,将自2023年初正式开始针对「帐号共享」行为收取费用,遏止这类违规行为并挽救该公司的营收。

Netflix明年「帐号共享」要收费

根据《时代杂志》报导:即便Netflix於3月宣布将推出帐号共享试行计画後,引起强烈反对,不过Netflix近日再次宣布明年将正式针对「帐号共享」行为收取额外费用,以期能「由帐号共享行为获利」。

官方声明,从2023年开始,用户如被发现帐号在异地登入,将被加收一笔「新增成员」的费用。不过,目前具体规划尚未宣布,Netflix未说明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收取多少额外用户费用;据部分消息指出,费用大约会介於3至4美元(约新台币97至130元)之间。

事实上,Netflix今年4月曾表示,今年首季公司面临10多年来首次发生订户严重流失的窘境,对他们而言,造成订阅数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大家私下共享帐号密码的行为,该公司称,打击帐号共享将是未来增加收入的「绝佳机会」。

声量冲破5千笔 用户:Netflix推寄生杀虫剂?

从《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显示「Netflix帐号共享」声量趋势,在11月1日一日瞬间冲高至5,629笔。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表示,「那就只好退坑了,里面也没有什麽新片可以选择」、「一旦这样做其它串流平台大概会有很大的概率跟进」、「这是Netflix推出的寄生虫杀虫剂吗」、「台湾还没开始啦不用紧张,可以再寄生一下」、「Netflix是在帮Disney+增加客户吗」、「共用仔崩溃」、「完全是把用户推向别家串流的政策」。

image source:《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个人资料转移」功能免加费

不过,Netflix也推出「个人资料转移」(Profile Transfer)功能,让用户避免被加收费用,如果与室友分开、男女朋友分手或搬家出国,重新设定名下帐号的资料,这样就不会出现帐号在异地登入的尴尬处境。

9成消费者最爱年底购物!行销攻略准备好 4招赢在起跑点

image source:TenMax 提供

文/TenMax Tobey

购物强档来袭,行销人准备好了吗?年末近在眼前,大众「犒赏自己」、「四处送礼」的需求涌现,加上双数购物节从 9.9 一路叠加买气至双 11、双 12 高峰,使得每年 10-12 月,成为消费者比较优惠、疯狂购物的时节。报告指出,高达 91% 消费者曾在年末购物,而近期通货膨胀加剧,更加深了消费者想在优惠档期,一次购足全年所需的念头,使得年底数位行销显得格外重要。这篇文章,TenMax 根据 Meta 针对台湾市场所做的调查,为你整理「探索」、「评估」与「购买」三阶段的关键消费者洞察,一起来看看!

一、何时起跑刚刚好?4 周前曝光、1 周前促购

购物节行销,时程怎麽抓?Google 报告指出,台湾消费者通常在购物节到来的四个星期前,就已经开始搜寻优惠资讯;Meta 数据也指出,60% 的消费者认为「提前做好购物规划」比以往更加重要。

建议品牌可於强档活动前一个月,开始布局多管道曝光,以增强印象为主要目的,为後续促购做好准备,例如:运用联播网广告达成购物暗示,或是投入关键字广告触及早期开跑的买家;而在活动到来前一周,则需要开始大量释出商品与优惠资讯,以聚焦关注、鼓励行动为目标,吸引消费者浏览网站、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活动当天(例如 11 月 11 日)则以极大化销售为目标,使用限时特卖、超杀优惠等推动购买;待活动结束,更可规划几波小活动延续买气!

二、探索阶段:吸新客,管道、形式、内容全攻略

购物节是绝佳的探索阶段,消费者会在这段时期积极查找更多的品牌与产品;反过来说,这也是品牌想触及新客不可忽视的机会。Meta 调查指出,47% 网友会在年末购物节期间发现新的产品或服务、40% 消费者认识了新的品牌,并有 41% 透过广告获得以上的新资讯。那麽品牌该透过什麽管道、形式和内容,才能在探索阶段脱颖而出?3 大洞察一次看:

洞察一:消费者资讯管道多,360 度行销成标配

一窥高科技矽谷背後的软实力!台湾工程师:如果我的英文有口音,那是种优势

Image Source:facebook/Life at Google

文/鲈鱼

打造矽谷最重要的文化:认同差异

矽谷能够一直活下去的主因,当然不是斗争厮杀,那只是小菜,软实力才是主菜。

矽谷最重要的价值在於认同差异。有些公司会在男女厕所之外再加一间中性厕所,给那些无法确定自己性别的人使用。认定人类的性别只能有「零或一」也是一种另类自大。上帝造人不管是出於设计或差错,本来就不只两种选择。世界上有二%的性别既不是零也不是一,而那同样是上帝给的,这样的差异只有矽谷敢率先承认。

几年前一份公司内部的性别调查就出现了多种不同选择,那不叫多此一举到令人喷饭,而是「尊重所有存在的差异」,而且这不只是单一一家科技公司的文化,也反映了整个矽谷文化。

如果把认同扩张到所有族裔的自我认知上,不难在矽谷看出一股回归自我认知的潮流。虽然身处同一个大熔炉,大家仍旧保有自己原本的特色,不会也不必为了迎合美式文化而放弃自我──即使是为了求生存,你都不需要丧失原来的自我。

Image Source:facebook/Life at Google

矽谷人有四十%在美国以外出生,工程师则有七十五%在美国以外出生,身世「不合乎美国文化」本来就很正常,英文不标准也是正常。硬要大家做一个假的美国人来迎合少数人腐朽的期望,那才叫不正常。

有时候和其他族裔的同事去吃小笼包,我会用字正腔圆的国语说「小笼包」,他们第一次听到会困惑,我用英文解释,第二次他们就记住了。这东西原名就叫小笼包,不需要创造一个走样的新名字去成全旁人的记忆,否则自我认知已经抛弃了一半。义大利人不会这麽做、日本人也不会这麽做。相信我,大家也期望听到原版中文发音,而不是为了迎合美式耳朵而改造的假版。过去我们太过於为一个强势文化着想,委屈自己成全一个宾主尽欢的假结局。那不是矽谷文化。

这里是矽谷,大家都来自不同的自我,没有人期望你牺牲过去以迎合美式文化。在矽谷,如果你没有自我认同,别人反而不尊敬你。矽谷已经没有人再在乎口音了,如果我的英文带着口音,那表示我精通两种语言、两种文化,那是种优势,是美国人应该羡慕我才对。

矽谷不停地制造科技,同时也制造新的文化。世人都看到矽谷的科技,却很少有人看到矽谷的文化。矽谷文化让人学会谦卑。只有身处多元的矽谷共和国才会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原来这麽富有多样性。不挑食的人最健康,从多样中成长出来的才强壮。「多样」是资产,不是负担,这是我在矽谷学会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Image Source:facebook/Life at Google

每一天,矽谷都在针锋相对的差异中找寻最优质的组合。你的价值在於敢和人家不一样,同时也敢承认别人比你好,进而吸取那份好。创意不全来自开发,而是来自吸取最优的不同──苹果电脑就是最好的例子。全世界的工程师都把自己文化的「最好」带来矽谷,也大方奉献自身优势。

矽谷会有今天,靠的不是科技,而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差异,以及背後支撑着这麽一大盘差异的独特文化。如果只移植矽谷的科技,它很快就会枯死。要复制矽谷,就得复制它的差异,以及它对差异的尊重。要先有矽谷文化,才会有矽谷科技。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文化,矽谷不会有今天,也不会有未来。

《异类矽谷》

在各大书店和网站都可购买

– 博客来 https://reurl.cc/AKNdgK

– 诚品线上 https://reurl.cc/RjZv6x

– 金石堂 https://reurl.cc/rQ7Lgr

– pchome https://reurl.cc/Go3eby

员工年薪超越美国总统!Netflix的疯狂家训,道出矽谷公司不敢说的真心话

Image Source:netflix

文/鲈鱼

Netflix:薪水天高,压力山大

Netflix 这家公司好几次都让我下巴微微张开。身边有六、七位同事跳槽过去,资深工程师的薪资平均比市场高六成,网路上还看到有人年薪五十万美元以上,比美国总统还高。读到这里,能不下巴微张吗?

请先不要羡慕,这要看你如何定位职场人生,或许你的羡慕会改成同情也说不定。

那些了解内情的人,即使加薪一倍都不敢贸然进入 Netflix。Netflix 只要成功的人,而且要年复一年永远不停成功的人。他们的雇人哲学是:一个A咖比两个B咖便宜,所以只要A咖中的A咖,挑明了把一人当两人用,到头来还是公司赚。有这等容量就欢迎。

高报酬的背後自然是高压。你在 Netflix 所能达到的最高报酬,就是所能忍受高压的极限。你能忍多少,他们就能给多高。他们培养出特殊的佣兵文化,不要忠诚,只要能够作战的英雄。加入团队就是为了高报酬,不需要肉麻的假话衬托,也许半路就战死沙场,也许打完仗就拿钱走人,不必有任何情感。

我认识的人很少熬过三年。矽谷很多企业保持每年固定淘汰一定比例──当然不会白纸黑字写出来。这就像熬排骨汤,若不停地把上面的浮沫捞掉,最後汤头必然香醇又浓郁,能熬多久就能赚多久。

Image Source:netflix

Netflix 在强悍的工作文化中推出了惊世骇俗的家训,其中最有名就是「我们不是一家人」(We Are Not Family)。

我待过百来人的新创公司,也待过十万人的帝国,每一家公司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家庭,把员工当作家人看待──至少口头如此,至少赚钱时如此。Netflix 却直白抛出千百年来企业从不敢道出的真话。

CEO海斯汀说,家人有无限的爱与包容,家人必须一再容忍错误与失败。Netflix 不会把你当家人,这里的团队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每个人都推往不可能的极限,大家应该心知肚明随时可能滚蛋。Netflix 不要包容,只要成功。

他对新进员工的期望大致归纳如下:

  1. 1.我们没有花寿司或浓缩咖啡。你是来作战,不是来开趴。

  2. 2.我们不看工作多努力、工时多长,我们只看战果。

  3. 3.我们只要A咖,给的也是A咖的回报。

  4. 4.如果你是B咖,即使是A咖的努力,我们还是会请你离开。

  5. 5.我们不要忠诚,只要成功。

  6. 6.如果只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请你现在就离开。

  7. 7.我们要的是自发自律的战将。我们不教你怎麽作战,也没时间教你学习生存。

矽谷没有公司敢标榜英雄主义,即使心里这麽想,嘴巴也不敢说,但 Netflix 表明了只要超级英雄。

在公司文化方面,他同样直白公布了令全世界跌破眼镜的规章:

  1. 1.公司没有流程和法则。我们抛弃所有繁文缛节。

  2. 2.繁文缛节只适合管理笨蛋用。

吴庭安的「创旧」循环革命:没有旧的基础,创新只是空谈

作为春池玻璃第二代的吴庭安,在英国剑桥念书时打开对艺术文化的感受,回国後於台积电累积企业管理的视野,逐渐对春池玻璃的新样貌有了想像,并一步步予以实践,从「W春池计画」到去年开幕的春室实体店,他透过玻璃产业倡议永续经济的可能性。

VERSE与Lexus联名出品的podcast节目《MY WAY》,第三期主题「设计的力量」,由吴庭安以「创旧」的循环经济革命为题,与《VERSE》社长暨总编辑张铁志进行一场深度对谈——谈他如何从个人经验出发改变玻璃产业,以及如何让逐渐消失的老工艺拥有全新价值。

从个人到企业

张铁志(以下简称铁):可不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春池玻璃这家公司?

吴庭安(以下简称吴):春池玻璃其实是一间满特殊的公司,最初是从回收玻璃开始做起。大家可以想像以前「酒矸倘卖无」那个时代,捡玻璃去回收,把它破碎後卖给玻璃场换钱,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春池玻璃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做循环经济非常满辛苦,从回收玻璃开始利润就很低,因此我们就要想办法创造新的价值,比如由设计端或供应端着手,创造出更新的价值,整个过程是满有趣的一个路径。

铁:你之前在英国剑桥念书,那时候想过要回家接公司吗?

吴:其实我没有特别想,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工厂捡玻璃,小学三年级左右,我就觉得这是家业,但没有很直觉的连结这是未来的工作。去工厂打工赚取微薄的薪水,那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但一开始并没有设定要回到春池。

我後来去英国剑桥读书启发非常多事情,因为我在台南成大读的是工程,当时学校的文化氛围、环境影响我满多,但到了剑桥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英国历史悠久,剑桥又是有800年历史的学校,某种程度上会很shock的体会是,文化积累不是没有道理,变成完美的需要时间沉淀、不是一蹴可及。

那时候就渐渐对文化、艺术还有设计有不同的感觉,过去我们讲文化、艺术好像都要特别追求,但是在某些文化比较深入的国家,它已经融合在生活里,後来回到台湾会做关於设计和文化的事情,在英国那段影响我非常大。

铁:你之前在台积电曾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段经历对你有什麽影响?

吴:在台积电的过程对我来讲是很大的影响,因为台积电是跟世界竞争的企业,它的策略、制程、技术,它在想的事情都是五年、十年之後,因为它那个当下可能已经占住了立基点。

现在我已经离开台积电近十年,它屹立不摇是有原因的,就像孙子兵法的「多算胜」,很多东西都在它的规画当中,有计算、处理过後,就会有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你也比较不会慌,我觉得台积电让我学习到非常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铁:是什麽样的契机让你决定回到春池玻璃?

吴:我觉得这还是牵涉到文化,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它的价值,不管是在学习、在台积电,或是英国剑桥,其实都会有新的啓发,但是最後人好像会回归,去找自己的根。亲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根。

我记得有一天回老家跟爸妈吃饭,就只有我们三个人,那时候我在台积电工作,一回家就看到那时父亲劳累的样子,那时候他约65岁左右,当下让我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因为我的印象中,他还是三、四十岁壮年时的模样,但等到我再回去看就发现,他在这个年纪独自支撑很辛苦,那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来帮忙他。

说实话,我在台积电我学习到非常多也很快乐,一直有在成长,但是後来仔细想想,台积电可以没有我,但是我父亲的企业没有我的帮忙,他会很辛苦,所以最後回到春池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亲情这部分,想要去帮忙你的「根」。

春池玻璃的产业创旧

铁:你一开始重回春池是带着什麽样的一个新的vision进去?

吴:我那时候在台积电是做营运资源规划,回到春池以後,我觉得有带一点这种心态,就是说能不能不要只看3年、5年,再看远一点,用更永续的方式去经营企业。以前我还没有用材料知识或企业管理知识去协助春池,但回来後我发现,春池在做的回收对社会非常有价值,如果没做好可能就会有成千成万的回收玻璃无人可以处理,每天处理回收玻璃让我觉得每天上班都在创造社会价值。

铁:这几年你强调循环经济的概念,把它跟永续的趋势结合,你一开始就有意识到才用这样的理念去推动吗?可不可以谈谈这个思考上的转变?

吴:我几年前得总统创新奖,他们在定义「创新」到底是什麽,我就提了一个叫「创旧」,非常多创新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在旧的东西之上,才有机会创新,因为如果没有旧的基础,你的创新可能只是空谈。

回到春池後,我看事情的视角慢慢变得不同,幸运的是我父亲以前就叫我去工厂捡玻璃,小时候没什麽感觉,就觉得是打工,不过真的满辛苦,譬如捡到羊奶瓶,里面羊奶没喝完,在太阳酷晒下那臭味很难想像,但你知道它是工作,就是要一步一步去做。

从台积电回到春池後,我发现其实春池做的事是有价值的,可以用後续的创新去创造新的可能性、新的价值,这个价值不一定是钱,我觉得价值要分很多层面,有一些是社会价值,有一些是环境价值,我们做的创新是基於环境、基於社会、基於经济去努力,後来就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创造春池的新样貌,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铁:转变的过程中,跟父亲会有一些理念不合吗?

吴:我在台积电工作时,因为刚从英国回来,觉得自己想法很多或更有创意的解法,但後来台积电教会我一件事情——在一个体系里要先照着它的方向走。

像是那时候在做一个project,觉得有更新的方式去做,但大主管说朝他所说的方向做,我的第一线主管就跟我说:「你要想,我们在同一家公司,我们在一条船上,那条船有一个船长,我们都是下面的船员,我们有我们的判断、有我们的专业,我们可以给船长建议,但是最後航行的方向请给船长决定。」因为船长如果决定错误或触礁,负责人是他,他是最後扛责任的人。

我回到春池的时候就带着这个信念,我父亲是春池玻璃的创办人,他扛着很重要的责任,我们可以帮他分担、帮他走到对的方向,但只要出错,承担责任的还是他。等到你有承担责任,就可以做越来越大的决定,就像我现在可能可以做很大的决定,但也经过十年的累积。

春池玻璃副总经理一手推动W春池计画与春室空间。

从W春池计画到春室

铁:那我们来谈谈这几年你做的具体计画,像是W春池计画,为什麽用这个名字?

吴:W春池计画是2015年推出的一个计画,它的灵感来自於我那时候跟忠泰文教基金会有个合作,推出Home2025的计划,把建筑师、设计师跟企业配对,合作过程中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那件事给我蛮大的体悟是,学工程的人的优势是我们很紮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但如果从设计或艺术的角度来看,他可能从一粒沙看到一个宇宙。那时候推出W春池计划,是设想我跟设计师看的东西不一样,那能不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

所以其实春池玻璃的「春池」有没有那麽重要?其实没有,因为春池就是一间公司在做玻璃回收、循环经济,但是在讲永续或循环经济概念时,不管从任何角度去看都非常重要,所以反过来来说,我在做这个计画时就发现春池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它是我父亲的名字,所以我用W春池,是没有春池的意思,W可以是「without」或者「无」。

春池这个名字不重要,但是我们做的事情重要,所以我们把自己变成可以跟不同的设计、策展、艺术合作,一起开创出新的可能性。某种程度上,W春池计画不一定会显现出这是W春池计画的作品,但它一定有着循环经济或延续的概念。

铁:W春池计画很强调老师傅,在计划中老师傅的工艺代表什麽样的角色?

吴:应该说,新师傅其实满多的,我们有一个新空间叫春室,这个空间都是年轻的师傅用老的工艺做新的事情。

但老工艺这件事情我为什麽会推崇?原因是它就是累积的过程所创造出来的,像有些人喜欢看纸本书,可能现在社会需要电子书比较方便,但是纸本书不能让它消失,因为它可能是一个我们需要去碰触到的东西,对我而言,老师傅的工艺有点像这个味道。

玻璃工艺是从日据时代就留下来的,我们在极盛时期可能外销出口占全世界的7、8成,那个荣景在过去是看得到的,但是後来慢慢地产业外移後就消失,所以我就在想,这些东西的消失我能不能再多创造一些新的价值?包含人的价值、环境的价值或社会的价值,我希望把它保留下来,所以就需要新的设计者还有创新的概念进来,比如像玻璃吸管。…

HTC VIVE ORIGINALS:从VR到音乐元宇宙

从传统影视、新媒体再到虚拟实境产业,刘思铭持续探索内容的各种可能性。(图/蔡杰曦摄影)

在充满末日感的西门町街头,一场史无前例的演唱会正在进行中。不需提早出门排队,只要打开电脑、连上网路,就能马上进入这个神秘国度。透过你的专属化身,在虚拟世界里自由飞翔,结交同好。这里是HTC VIVE ORIGINALS的全息音乐平台BEATDAY,美秀集团、吕士轩、YELLOW黄宣和吴霏是第一批合作音乐人。

透过BEATDAY,观众能任意以360度视角观看艺人的音乐表演,参加线上演唱会前,还能在商城中购买虚拟道具和服饰妆扮自己,甚至可以永久收藏演唱会周边NFT。音乐内容商品的价值,重新改写。「VR到底有没有价值?做虚拟演唱会有没有意义?这些已经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我们的视野不一定是对的,但总要有人在前面开路。」HTC VIVE ORIGINALS总经理刘思铭这麽说。

打造具有文化价值的娱乐体验

经历了智慧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之後,2016年,HTC将业务扩展到VR(虚拟实境)领域。除了发表头显式显示器HTC VIVE,也成立HTC VIVE ORIGINALS部门,企图透过发展VR内容建构虚拟实境生态系。最初,HTC VIVE ORIGINALS希望能透过结合VR游戏来扩大整体产业影响力,但很快就遇到台湾游戏产业以代工为主、缺少资金开发独特IP的困境,因此决定换一条更务实的路。

这个转变,也和主事者的专业背景息息相关。HTC VIVE ORIGINALS 总经理刘思铭曾创作周华健《朋友》、张惠妹《哭不出来》、任贤齐《我是一只鱼》等百余首歌词和参与专辑制作,也曾任三立叙事工场总监、TVBS节目部总监和士豆网原创中心总经理,兼具创作者和经理人身分,领域则横跨流行音乐、传统影视和新媒体,熟知内容产业生态和语言。

在他的带领之下,从游戏转往泛文化领域探索成了HTC VIVE ORIGINALS现下最佳选择。「而且台湾的内容供应链完善,创作能量和自由度又非常高,在这个氛围里,我们是有机会的。」他形容,这个整合资源的过程,就像是打开自己家里的仓库,看看里面有什麽独门武器可以拿来使用。

刘思铭的背景横跨跨流行音乐、传统影视和新媒体领域。(图/蔡杰曦摄影)

此时,全球市场也亮出明显信号,让刘思铭放胆往前行。除了隶属於Facebook(公司於今年10月正式改名为Meta)的Oculus、Samsung、Sony等大厂争相发表头显设备,软体方面,VR内容创作也越来越受到瞩目,这在在让他确信,自己正往正确的方向走。

「2016 年,只有日舞影展 (Sundance Film Festival)和翠贝卡影展(Tribeca Fim Festival)等少数国际影展把VR列入评选。但是等到2017年威尼斯影展 (Venice Film Festival)第一次做了VR竞赛单元後,全世界五十几个影展都开始把VR列为内容之一。到了今年,几乎所有影展都有VR单元。」

刘思铭说:「这证明VR在影视、科技文化产业里己经有一席之地,它形成一种艺术创作的格式和体例,就像从缩画变成雕刻,颠覆了原有的创作方法。」

於是HTO VNE OPIGINALS邀请多位热爱挑战新媒材的创作者激荡创意,陆续与导演蔡明亮合作VR长片《家在兰若寺》、导演侯孝贤团队合作《5×1》系列短片,最新作品《病玫瑰》则是与旋转犀牛原创设计工作室合作,结合了VR、逐格拍摄技术和台湾捏面技艺的偶动画,并且风光入围威尼斯影展、美国雨舞影展和加拿大蒙特娄新电影影展。

「我们的愿景就是透过虚拟制作技术,为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带来更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娱乐体验。」刘思铭说。

在虚拟世界活得跟现实一样

除了影视内容,出身流行音乐产业的他,自然也没有志记音乐的力量。今年9月,HTC …

微软天价收购暴雪震撼游戏业!将超车任天堂成世界第三大游戏公司

Image Source:Microsoft

文/洪偲瑀

微软(Microsoft)18日宣布,将以每股95美元、总价高达687亿美元(折合新台币将近1.9 兆元)的天价收购游戏开发商暴雪娱乐的母公司 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全部以现金交易,刷新游戏业界史上最高收购价码的同时,也使微软成为营收仅次於腾讯、索尼(Sony)的世界第三大游戏公司。

Image Source:facebook/Blizzard

微软在新闻稿中指出,全球电玩市场规模超过30亿人,本次收购有助於加速微软在手机、家机、电脑硬体上的成长。不少外界意见认为,此举也是为将来微软进军元宇宙计画所下的一步棋。

对於近期因性侵丑闻等事件影响,高层纷纷出走且士气低迷的动视暴雪而言,此次收购似乎可看作翻身的崭新契机,收购消息一出,暴雪股价应声暴涨达30%以上。

Image Source:facebook/Blizzard

此案若成功通过,微软规划未来将在PC Game Pass、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上尽可能提供暴雪包含《暗黑破坏神》、《炉石战记》、《星海争霸》、《斗阵特攻》、《魔兽世界》等IP作品,并推出新游戏。但由於暴雪在世界各国都有业务,整体并购需要获多国主管机关批准,因此预测要到2023财年才能完成交易。